首页
艺术资讯
书画欣赏
热门专题
艺术名家
访客留言
关于我们
蓝宝祥和公益基金组织举办的“国韵墨香砼艺生辉”新技术新工..
香港苏富比中国..
画中国画,需要画内本领,更需要画外功夫。要有哲学的探寻,..
推荐新闻
书画鉴定看重作品的艺术特质吗?
2009-04-18 18:28:42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5413次 评论:0
花卉图 张熊 册页 纸本设色水墨 纵27.3厘米 横39.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图 张熊 册页 纸本设色水墨 纵27.3厘米 横39.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


  近几年来,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,中国书画市场上迅速催生了一批制造、贩卖假画的艺术骗子,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大批量制假以及制假、贩假“一条龙”的地下交易“黑”体系,而且其造假手段、技术也今非昔比,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,其中尤以近现代和当代国画领域这种现象最为严重,成为投机者的首选。
  日前,在收藏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打着裴家同名号的假画,令不少藏友“中标”。假画市场如何形成?我们又将怎样面对书画鉴定难题?  
书画仿作自古皆有
  在中国的历史上,“造假”可以说由来已久,千百年来就一直有。历史上,明代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商品经济雏形,富庶起来的富翁们求画心切,而唐寅、仇英、文徵明等大家无暇应酬,此时徒弟中的技艺高超者,便代笔为之,“假画”因社会需要,逐渐兴起。
  有关“假画”的问题历来是藏界的热门话题,如果细细探究,它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,这与中国画讲求的历史传承习俗有着很大关系,尤其是临摹古画本是学习中国画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,自古就有。明仿宋元,清仿明,自董其昌后盛行,皆成自然;名家仿名家,代有其人。如清初“四王”仿元代高明的画,大多署名“×××仿高明”;而江寒汀仿任伯年、虚谷,则直接署名“任伯年、虚谷”,比比皆是,这些绝非平庸之辈所能及的。
  其实,在古代很多人把这种事当作一种文化轶事在说,并不认为它很丑陋,那时候造假是一个人,是手工行为,不仅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危害,更已然成为难得的艺术珍品。如张大千曾精研石涛,仿其笔法,几能乱真,有不少仿画流传于世,极难分辨,连黄宾虹都误看走了眼,当成了真迹。著名鉴藏家、书法家张葱玉和友人应大千之邀,到苏州狮网园游玩。一日,张葱玉偶然在一间房内看到四周挂满历代名画,经张葱玉仔细辨认,皆为大千所仿。事后张葱玉曾对人讲,“假如有人将其中的画当真的卖给我,我是会购进的。”
  徐悲鸿在南京游历时,偶然间在古玩市场的一间店铺内,见到了一人往画店送画,送的是一张署名“徐悲鸿”的假画,还自称与徐悲鸿为友。徐悲鸿面对此景,微微一笑言道:“你自己的画技这么好,何必仿我?不如自成一家!”如此大师,面对近在眼前的造假者都是调侃而对,可见当时社会对于“假画”的态度。
  2000年,天津市文物公司曾推出三件“假大名”精品参加拍卖,均拍出了好价钱。一件是清仿赵令穰设色绢本手卷《百鸟朝凤》,卖价1.6万元;一件是清仿仇英设色绢本手卷《璇玑图》,卖价8万元;还有一件是清代赵雍设色绢本手卷《群仙献寿》,卖价5万元。三件仿画之所以有卖点,关键是精到。行家预测,这种清代民国高手仿大名家的精心之作,极具升值潜力。
  当代造假危害日趋严重
  新中国成立初期,尤其是五六十年代,随着素描等新文艺的兴起,传统中国画暂时失去了市场,“假画’一时间从市场上销声匿迹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,市场经济的形成,艺术市场也逐渐升温,收藏技术的提高,带动了中国画的逐渐复兴。
画正在从简单的”盗名窃誉”升级为”侵权违法”。这既成为了一种”病态”,更成为了一种社会”毒瘤”,给很多人造成伤害。”比如说一个工薪阶层,凭几年的工资买一张画,结果买了假画,这张画成本可能就30块钱,但你花了10万、15万、20万块钱,甚至买一个大名头的作品,可能这一辈子就翻不了身了。这个危害非常大,有的人真的倾家荡产,刚买的房子就要卖了,还画钱。这个危害比买假光盘、买盗版书的危害大得多。
  有的艺术家知道了造假者的身份信息、地址、电话后,曾经专门打电话去了解情况。艺术家表明真实身份后,造假者立刻转变了态度,无言以对,只是硬笑搪塞。对于这样的事情,深感气愤。”
  对于造假行业,除了造假者,贩假者更为可恨。如今的拍卖行,已经很难保证没有假画,或许有的是因为鉴定时看走了眼,而有的就是刻意拍卖假画。除了改款、挖款、移款和裁款这四种传统的书画作假方式,如今还有不少人拿着画家近照和假画照片,来个“移花接木“;又或者请所谓的”专家“鉴定题款,甚至直接伪造知名专家的鉴定题款。在一些拍卖会上,就曾出现有着所谓配套鉴定证书的傅抱石假画。
  书画鉴定重在提升自我水平
  假画盛行,也逼迫着收藏人群的眼光在逐渐提高,但刚入门的上当受骗者仍然不断出现,吴冠中与拍卖行的侵权纠纷官司,即是一例。那么作为普通收藏者,究竟如何才能辨析真伪作品呢?
  由于国画本身的技巧并不难学,难以掌握的是其中透露出来的神韵、气质,故国画一直是一项进门容易、画好难的艺术门类。而在时下中国的投资、收藏者中间,真正懂得国画精髓的人则是少之又少,大多数人只能看个大概,而无法深入到作品的深层内部。如此一来即正中造假者的下怀,于是一张又一张、一批又一批”形聚神散“的赝品便不断出现在各类国画交易市场甚至很多大型拍卖会上。所以,识别假画,最重要的在于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。


Tags:
责任编辑:wpci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 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 【举报】 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【返回顶部
我来说两句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情:
内  容: